22岁在中国相当于成熟的标志,它是法定结婚年龄,说明这个男人有能力照顾好他的家庭。 一转眼22年过去了,从呱呱落地到长大,不知道“成人”没,这个我确实还搞不清楚,就像有些人事前说得好听到事后的逃避,可能成熟也需要磨练吧。但磨练也需要个度,就像大家多年都在期盼中国足球雄起,但这么多年还是老样子,确实有时候会使人糊涂得不知道那个平衡线那个标志在到底在哪里。
九岁母亲就外出挣钱,留下我一个人在家和奶奶住在一起,但后来奶奶不小心把脚摔伤,就被我叔叔接到城里去了,我就和隔壁那个老头我们两个住在一起。我不怪她,我知道农村太辛苦,爸爸一直在外挣钱,她一个人在家根本担不起家里的负担。在当时大环境下出去也许是个更好的选择,至少没那么辛苦。现在回去老家时周围的人说我妈看起来还不到四十岁,不仅她心里高兴,我心里也觉得美滋滋的。
奶奶也走了之后,洗衣服、做饭一切的一切都要靠自己了,开始时有点不习惯,就像上一篇文章《幼儿园》里面到了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最后一个小孩等他妈妈来接他回家一样,失落的坐在那里到处张望,我也期望妈妈能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那时候到了四年级就不能在村校读书了,就必须到乡场上的小学去读,家隔乡场上的小学很远,大约要走一个小时,下山沿着一条小溪走,然后过河上山再走一阵就到小学了。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就用饭盒装好生饭(六成熟的饭)到学校去蒸,这就是午饭。当然五点多是大人把我叫醒的,农村一般五点多大人就起来做饭。差不多这时候我的小伙伴们都来叫我,我们一起去上学。
在上学的路上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一般冬天早晨五点多天都还没亮,那时候也没有手电筒,我们就把晒干的稻草捆绑成直径一分米左右的火把,点燃后只要一直舞就有火焰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更有趣的是有些走得早的同学到达了那个山头而我们晚的同学在这个山头,我们就舞动火把相互传递信号,像是鬼子要进村了,告诉村民快点转移。夏天傍晚放学回家后和几个小伙伴在经过的河沟里搬螃蟹,拿起在水里的一块石头然后手迅速的按下去就会有一只,如果多的话还可以回家之后放在灶里面烧来吃。夏天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只要一下雨小溪水就涨了,泛滥了,小溪上又没桥,只能我们手拉手摸着石头过河或是助跑冲跳过去,记得好像有一次不小心我书包掉进水里面去了。。。雾天的时候,早晨小路两旁的小草上全是露水,每个人手上必备一根棍子,不过走到学校的时候裤子鞋子还是全打湿了,哪个最先走哪个最倒霉-_-#。还有很多很多……
父母担心我一个人在家还是不放心,所以六年级就到舅舅家去住了。舅舅家隔公路不是很远,所以每次上学都是走公路,不过还是得花一个小时到学校。由于舅舅家是单产户(家在半山腰,周围没有邻居、院落),所以在其它人看来我不是一个很爱说话的孩子。在舅舅家每天上学的情况和以前都差不多。他家电视机是黑白的,只能收到一个重庆台而且还天天放广告,所以从小到大都没有怎么看过电视,这也可能是我现在没怎么近视的一个原因吧。这次毕业体检视力4.6,感觉比以前下降很多。。
小学毕业就到镇里上初中,住校,学校还没三峡移民时现在想来那条件真叫一个差呀,还两个人睡一张床,洗漱还要跑到食堂去,晚上内急还要跑到很远的教学楼厕所,这就导致很多同学做了许多龊事,这里我就不好意思说了。。由于是住在顶楼,由于上面是瓦,房子又年久失修,每次下雨时寝室就漏雨,漏雨的地方还很多,晚上睡觉时还要放个盆子在床上接雨水,万一晚上翻个身把水盆打翻了睡在下铺的同学可就吃亏了。。。吃饭是从家里带米到学校去蒸,三餐都是干饭下咸菜,每两周放一次假回家背米,这种现象到我高中毕业都还是这样。。初三就移民搬迁到新学校去了,虽说条件也不怎么好,但至少是一人一张床,也不漏雨了。昏昏谔谔的就快初三毕业了,初中成绩也不怎么好,升高中时就报的本学校。当时是2003年非典,我们那中考取消了地理和历史,这对我没什么影响,虽然纯记忆的历史不怎么好,但地理那称得上是一流的,感觉整个地图都印在我脑海中了。记得当年中考英语、数学满分120分,英语40多分,哎真悲剧,不过数学考了118分。。还好数学救了我的命,可以继续念书了。初中感觉很平淡,没什么印象太深刻的,感觉脑海里印象最升的是一下课就拿着乒乓球拍去占台子打乒乓球,现在脚上还一块伤疤是当时跳乒乓球台没跳上去磕到台子上留下的。
高中感觉都很平淡,生活和初中差不多。没做什么坏事让我特别记忆犹新,琐事就特别多了。不过这时候认识了有个叫网络的东西,并且还发生了段故事,这段故事就看这里(点击进入)。高考考不上就和我们那大多数人一样了,外出打工,不过我确实没什么目标,也可以说我没什么远大抱负吧。高考如期而至,情况和中考类似,英语150分满分好像考了70多分,并且语文同样跟着悲剧了也考70多分。。老天总是和我开玩笑,理综又把我从悬崖边救了回来。为什么英语只是在初一填ABCD……时及格过,一直到高中,英语在我脑海里好像都还没及格这个概念。。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机会读二本我不去,偏偏脑子发热去读三本,说实话在填报志愿时我不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毁在当初不会上网查东西。
大学更平淡了,进大学之前连我填的专业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只是和能源机械有关就填了,慢慢学了才知道它真正是干什么的,不过对它依然很有兴趣。
在大学期间,每天都是那样规规矩矩,按时上课上晚自习,没有逃过一节课(当然大四考研那会儿除外)。但自己也并没想象中的那么发奋学习,没有额外抽时间去学习,很多立志考研的同学大一就开始制定了学习计划并付出行动,而我总觉得时间还早。暗自想把自己的交际能力训练起来,可是看来并没有什么效果,除了自己专业的64个人认识其它专业的人可以用五个手指掰着数出来…一晃就到决定考研还是找工作的大三下了,在主观和客观的因素作用下毅然决定考研,从此过上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三点–寝室、食堂、自习室;一线–自习室、食堂。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到晚上十点多回寝室的生活重复了半年。考研期间也出现了点小波折,可能是文中开始提到的不成熟吧,现在还好都已平和了。到最后老天怜悯我让我顺利的考上了,在这里我要感谢党,感谢人民,感谢CCAV 🙄 ,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接下来的日子里,还是一个没有规划沉默的状态,也不知道怎么从这种状态里拔出来,可不能再这样了,再这样连媳妇都讨不到了 😥 。
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大四快毕业了突然想得很多,怀念和同学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怀念大一星期六下午在八栋二楼阳台大家一起晒太阳看书、聊天、打双升的日子;怀念周末十几个人围在晶哥的那台老式IBM笔记本前看电影的情景……
时光荏苒,青春不再,只存在我心底里那个小小的角落但并不会消失。
你想要找的人也正在找你!